項目名稱:黃土丘陵溝壑區重力侵蝕時空特征與驅動機制
項目性質:國家自然基金(2019年)
項目主持人簡介:李朋飛,男,博士,副教授,1986年5月出生于陜西省渭南市,2015年于英國利茲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自研究生以來一直從事土壤侵蝕過程與其模擬研究,近來主要結合測繪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開展黃土區坡溝系統侵蝕產沙過程及溝坡重力侵蝕的系統研究。近年來,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篇,其中SCI收錄12篇,包括《Earth-Science Review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地球科學領域的頂級期刊論文。主持縱向科研項目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面上項目1項、青年基金1項、國際(地區)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1項)、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1項、西安科技大學校級項目2項(西安科技大學優秀青年基金和博士后啟動金項目各1項)。
項目簡介:黃土丘陵溝壑區重力侵蝕嚴重。重力侵蝕影響因素多且非線性疊加,導致其發生有很強隨機性,不利于監測和研究。因而對其時空特征和驅動機制的研究嚴重不足,制約了土壤侵蝕過程模型的發展。本項目以黃土丘陵溝壑區典型流域橋溝為研究區,通過LiDAR三維地形掃描、GPS測量、野外調查、定位觀測、采樣分析,數值模擬等方法,研究流域內滑坡、崩塌、瀉溜三種重力侵蝕的時空分布特征,闡明其時空變化規律與發生發展過程;分析重力侵蝕影響因素的
變化特征及關系,闡明重力侵蝕驅動因素的發展變化規律;定量分析上述三種重力侵蝕與影響因素關系,構建重力侵蝕量預測公式,闡明重力侵蝕驅動機制;依據前期結果與已有理論和方法,構建考慮土體穩定性、失穩概率和重力侵蝕量的模型,將其與PESERA-LP模型耦合,形成適合于黃土丘陵溝壑區的區域尺度土壤侵蝕過程模型(PESERA-LP 2.0)。可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提供理論依據和評估工具。